首页-医院文化-职工文苑

致敬医者:感受“医学温度”,体味医者初心

发布时间:2024/8/19 11:07:59      浏览次数:299

口罩之下的无声,是对生命相托的专注;

白衣之下的赤诚,是对医者仁心的大爱。

医学上有很多有标志意义的温度:37.3℃,这是体温的“警戒线”,在感染科,温度是线索,需要医生抽丝剥茧找出真实病因;14℃,心脏科超低温手术,需要将体温下降到14℃左右降低身体循环;45℃,是中医艾灸的温度……

8月19日是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疗的健康使命就在每一针、每一粒药、每一台手术的日常里。让我们感受“医学温度”,体味医者初心。

医学的温度,是“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仁心。无影灯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大山沟里,一扎下去就是半辈子;接力援外,一晃已是一甲子……这就是中国医生的人生选择。救死扶伤,是他们不变的信念;无私奉献,是他们执着的誓言;任劳任怨,是他们美丽的标签;体贴周到,是他们仁心的展现。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不仅是医师职业精神的真实写照,更是每一位医者心中不灭的灯塔。他们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成为生命的守护者,日复一日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24小时待机,365天待命,用无私无畏护佑着生命之光,用严谨与博爱让患者重拾生命的希望,用忠诚于担当挺起民族健康的脊梁。“世间术业有几何,至精首善为医者”。

从医70余载,儿科医学大家张金哲用丰富的临床经验救治了数以万计的儿童,都是为了“天下儿无痛、母不悲”;“最美医生”北京医院李明燕28年来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危及老年患者生命的肺部感染和危重症临床救治中,挽回了1.5万余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南京医科大学二附院心血管中心组织发起的“心佑工程”团队,深入边远地区,坚持对口支援,10年来行程100多万公里,筛查10多万人,救治患儿1200多名;山东村医赵奎发,46年来骑坏了5辆摩托车,背着药箱,每天跑100多公里山路,一天要看30多个病人。出诊路上下雪路滑摔到受伤后,村民们几乎买光了全村所有的鸡蛋看望他。赵医生说,“这些礼很重,我一辈子也还不清”……

特别是在面对重大传染疾病威胁、抗击重大自然灾害时,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临危不惧、义无反顾,不计生死、勇往直前,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我们不会忘记,那一道道被口罩勒出的印痕,一双双熬得通红的眼睛,一次次拼尽全力的抢救,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你若生死相托,我必全力以赴”的铮铮誓言。

医学的温度,是“灵丹济世乐千家”的仁爱。医学因为人类的痛苦以及减轻痛苦的愿望而产生,本身就是一门蕴含人文精神的科学。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当病人面对疾病无助担忧,陷于躯体与精神的痛苦时,“别害怕”“没事,有我们”……查房时的几句宽慰,为病人带来重燃希望的力量。他们以战胜病魔为己任,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以拯救生命为承诺。

每一次的彷徨无助,都有他们的温暖;每一个治愈的背后,都有他们的坚守;每一个奇迹的降临,都有他们的执着。他们是点燃希望的一团火;是暗夜闪烁的一颗星;是阻挡死神的一道墙;是照进生命的一束光。

医学的温度,是“妙手回春医百病”的仁术。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上门诊的医生,如果没有病人时,总会抽空拿着一本书在看。当大部分人把“活到老学到老”当成一个奋斗目标时,这早已经是医生的人生常态。“本科读5年不是比别人读书笨,本硕连读7年还得接着混,入院规培要3年还要考各种资格证……”

选择做一名医生,必须要耐得住苦读的寂寞。从攻读医疗书籍、刻苦钻研医疗技术,到独当一面、精确诊断,游走于微毫之间、妙手回春,医者努力攻克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不断向医学难题的“珠峰”发起挑战,推动医学科技进步,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果。在医疗领域的璀璨星空中,医师们宛如明亮的星辰,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仁爱之心和无私奉献,照亮了患者的健康之路。

仰望天空,崇敬太阳,因为太阳给我们带来生命的能量;俯瞰大地,崇敬大海,因为大海给我们带来生命的力量;展望人世,崇敬医师,因为医师给我们带来生命的健康。

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

向所有的医师致敬:

救死扶伤,敬佑生命,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