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是世界慢阻肺日。11月19日我们迎来了第24个纪念日,主题“呼吸不顺畅,当心慢阻肺”再次提醒公众:这款被称为“沉默的呼吸杀手”的疾病,正悄悄威胁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作为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的认知普及与科学防治刻不容缓。
全球范围内,慢阻肺已成为第三大死亡原因,我国患者超1亿。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慢阻肺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但实际上,如今慢阻肺已不再局限于老年群体。《中国慢阻肺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指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病患病率达13.7%”。由此可见现在很多中青年也开始被慢阻肺“缠”上。但与慢阻肺如此高的患病率相反的是,慢阻肺的知晓率却很低。

认识慢阻肺——呼吸被缠住的原因
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中,这种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慢阻肺的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反复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慢阻肺的特征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许多人在疾病初期往往忽视这些症状,认为咳嗽咳痰是小问题,活动后的气喘也是小问题,平静下来就恢复了。慢阻肺就像是慢慢生长的藤蔓,等它慢慢生长起来,我们的肺已经完全被它缠住。
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及诱因
(1)长期吸烟(一手烟,二手烟,三手烟):大多数慢阻肺患者与吸烟相关,烟草中的化学物质直接损伤气道和肺组织。
(2)环境暴露:长期接触职业粉尘(如煤矿、纺织业)、化学烟雾(如油漆、农药)或室内空气污染(如燃烧生物燃料)。
(3)遗传因素:少数患者因基因缺陷(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导致肺组织易受损。
(4)年龄与感染:40岁以上人群、反复呼吸道感染或儿童期肺部发育不良者风险较高。
呼吸科三大检查,让肺部做精准体检
(1)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也是判断气流受限的核心手段。它通过肺量计来评估气流受限程度,整个过程无痛无创,只需配合医生指令,全程仅需10~15分钟。如果患者有相关症状及危险因素暴露史,且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检查结果显示FEV1/FVC<70%,即可确诊慢阻肺。
(2)FeNO检查:FeNO检查即呼出一氧化氮检查。反映了气道内是否存在炎症。检查时只需对着仪器平稳呼气,5分钟就能出结果,尤其适合长期咳嗽、过敏性鼻炎、哮喘的患者。此检查具有无创、简便、快捷的优点。
(3)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是将细长的支气管镜经口腔或者鼻腔置入患者的下呼吸道,以便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的病变。对于咳嗽咳痰持续不缓解、怀疑气道有异物或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气管镜是“眼见为实”的关键检查。尤其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通过气管镜获取有效的下呼吸道标本进行检查,从而达到了精准治疗的效果,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最短时间改善临床症状有重大帮助。
慢阻肺的管理及预防措施,让呼吸得到自由
预防慢阻肺,要从源头规避风险。首先应该坚决戒烟!戒烟是预防和控制慢阻肺最有效否措施!任何阶段戒烟均可延缓肺功能下降。
其次要减少暴露。雾霾天减少外出,室内保持空使用空气净化设备、佩戴口罩(如接触粉尘时),改善厨房通风、烹饪时开启油烟机。再次,加强体育锻炼。可以选择太极拳、散步、呼吸体操、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此外,还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高危人群每年进行肺功能检查,以期早发现早干预。
对于已确诊慢阻肺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长期规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同时要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呼吸体操,改善通气效率。此外,患者应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停药或减药,同时积极参与肺康复训练,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对于脉氧低于88%或者脉氧低于90%伴有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长期低浓度低流量氧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请多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呼吸健康,不要让“小咳嗽”拖成“大毛病”。希望通过“呼吸不顺畅,当心慢阻肺”这一主题,让更多的人重视慢阻肺。为了更好地守护您的健康,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慢阻肺慢病管理”项目已全面启动。这里不仅是诊疗的站点,更是您与慢阻肺和平共处的支持港湾。让我们携手,让每一次呼吸都更从容、更轻松。有相关问题可至专科咨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2年独立建制,2013年成为扬州地区重点专科,2021年通过PCCM认证为国家二级优秀单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共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5人。是我院的党员示范岗,是一个光荣战斗的集体,多次被评为金陵药业及医院的先进科室。医疗水平在扬州地区二级医院中名列前茅。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肺肿瘤的诊治以及呼吸危重症抢救等方面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能力。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3年率先在本地区开展了多导睡眠监测工作。现常规开展经皮肺穿刺、气管镜、肺功能、一氧化氮检测等工作。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拥有电子气管镜三台、纤维支气管镜一台,拥有肺功能仪、多导睡眠图监测仪、一氧化氮检测仪、监护仪、经鼻高流量呼吸机、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等多种先进设备,有RICU床位6张,并拥有独立的门诊综合诊疗室。在呼吸危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呼吸衰竭、间质性肺疾病、肺肿瘤以及肺血管病等疾患的诊治上在本地区有良好的口碑,能独立开展气管镜及镜下治疗、经皮肺穿刺检查等项目。获得扬州市卫健委新技术引进奖多项,多次获得仪征市科技进步奖,每年均开展新的技术项目。
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硕士,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仪征市“510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业30余年。
任职: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基层组委员。
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危重症及呼吸支持技术有着丰富的经验。
学术成就: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刊物发表多篇医学论文,曾获仪征市科技进步奖。
门诊时间:周三全天
门诊地点:门诊部四楼专家诊室四诊室
毕业于徐州医科大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业40余年。任职:扬州市医学会呼吸学组委员。
擅长: 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各种疾病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
学术成就:主持南医大和省教委课题多项,有多篇论文在国家或省刊物上发表。主持的课题研究,曾获得扬州市卫生局新技术引进二等奖以及仪征市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曾获江苏省青年科技标兵。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门诊地点:门诊部四楼专家诊室四诊室
南京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业30余年。任职:中华预防医学会化工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呼吸分会肺间质病学组委员,扬州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专家,《中国临床研究》杂志编委。
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间质病的诊治。
学术成就:多次获得扬州市卫健委新技术引进奖和仪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周五全天。
门诊地点:门诊部四楼专家诊室四诊室
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业近20年。任职:扬州市医学会变态反应学专科分会委员。
擅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各种疾病的诊治。
学术成就: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刊物发表多篇医学论文。曾获得扬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全天
门诊地点:门诊部四楼专家诊室四诊室
毕业于扬州大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业10多年。曾在南京鼓楼医院进修学习。擅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常见病及危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间质性肺病、哮喘、肺癌、呼吸衰竭等诊治。学术成就:曾获2024年度扬州市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