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我们迎来又一个“世界血栓日”。深静脉血栓(DVT)这一“沉默的杀手”,正潜伏在久坐的办公族、术后卧床者、中老年群体等人群身边。我院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学组(以下简称“血栓学组”),用专业视角拆解血栓危害,教你科学守护血管通畅。
血栓学组专家解释,深静脉血栓本质是血液在静脉内异常凝结形成的“血块堵路”。这种堵塞多发生于下肢,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单侧腿肿、胀痛、皮肤升温,但危险远不止于此——血栓一旦脱落,会顺着血流涌入肺部引发肺动脉栓塞,短时间内可导致呼吸困难、晕厥甚至猝死。更值得警惕的是,约半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等到察觉时可能已进入危险阶段。
从令人扼腕的“经济舱综合征”,到因久坐打麻将、长时间电竞引发的肺栓塞猝死,这些新闻背后的“元凶”,正是血栓。它证明,危险并非遥远,它就潜伏在我们的日常习惯之中。
在临床中,另一类是术后卧床、肿瘤治疗、高龄或有家族血栓史的重点人群,他们因血管损伤、血液高凝等因素,风险显著升高。
针对不同人群,血栓学组制定了科学精准的防护方案,核心可概括为“基础预防+重点干预+应急处理”三级体系:
打破静止:每坐45~60分钟起身活动5~10分钟,做简单的拉伸或走动。
踝泵运动:久坐时双脚交替做“勾脚尖-踩脚跟”动作,每次10组,促进下肢血流。
补水控食: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降低血液黏稠度;多吃蔬果粗粮,减少高脂高糖摄入。
术后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术后6小时内可启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降低血栓风险。
中老年及慢病患者:定期监测D-二聚体等指标,40岁且合并肿瘤、慢病、肥胖、吸烟、血栓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者,以上建议每年做血管筛查。
孕产妇:侧卧时用枕头抬高下肢15°,减少血管压迫。
若发现单侧腿肿(周径差超3cm)、持续胀痛,或突发呼吸困难、胸痛,需立即就医。特别提醒:疑似血栓时切忌按摩、热敷,以免血栓脱落引发致命风险。
作为区域血栓防治的重要力量,我院血栓学组成立于2021年7月,整合血管介入科、呼吸科、骨科等多学科资源,为患者提供“筛查 – 诊断 – 治疗 – 康复”全流程服务。通过D-二聚体检测(阴性可排除急性血栓)、血管超声等检查,结合药物治疗、物理干预、介入治疗等个体化方案,已成功帮助众多患者化解血栓危机。
血栓学组组长黄宇强调:“血栓防治的核心在‘早’——早识别、早干预,可显著降低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风险。” 世界血栓日的意义,正是让“防血栓”成为日常习惯。
呼吁大家从今天起,就从起身活动5分钟、做一组踝泵运动开始,和血栓学组一起,拒绝“血栓堵路”,守护生命畅通!
中国共产党党员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仪征市“510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业30余年,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各种疾病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对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危重症及呼吸支持技术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刊物发表多篇医学论文,曾获仪征市科技进步奖。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全天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仪征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围术期重症心血管病学组成员,扬州市医学会第三届重症医学专科分会委员。
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熟练掌握各类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仪征地区率先独立开展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全天,门诊楼二楼内科四诊室。
中国共产党党员 副主任医师 营养科主任;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江苏省整合营养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第三届临床营养学会委员;扬州营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2021-2023年度扬州市营养学会先进个人;扬州市第三届血管外科学组成员 ;2017年仪征市首期“510工程”中青年人才。2023年获得扬州市新技术新项目引进二等奖一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扬州市医学会第四届普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门诊四楼血管门诊
199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及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双学士学位。专业特长:熟练掌握骨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在脊柱、四肢疾患、骨质疏松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学术任职:扬州市骨与矿盐疾病学组委员。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全天